C&EN:2021年精選
Chemistry World:
2021年精選
Sn=Sn 雙鍵:
溶解以後也要手牽手
哈伯法又一發:用機器磨!

Unlocking Amides through Selective C–N Bond Cleavage: Allyl Bromide-Mediated Divergent Synthesis of Nitro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Karthick Govindan, Nian-Qi Chen, Yu-Wei Chuang, and Wei-Yu Lin

Organic Letters 2021 23 (24), 9419-9424

高雄醫學大學 醫藥暨應用化學系 林韋佑副教授

本實驗室發展了一系列以烯丙基溴為媒介,在溫和的反應條件下,選擇性的解鎖惰性環狀酰胺衍生物的反應方法。例如 N-酰基戊二酰亞胺、 N-磺醯丁二酰亞胺、與戊二酰亞胺,可使其官能基分別轉換為酰胺、磺酰胺與一級胺。同時環狀酰胺衍生物在烯丙基溴與親核試劑的幫助下也可部分解鎖而選擇性的進行開環而得到 N-酰基酯、酰胺、磺酰酯或硫酯衍生物。此方法簡單與穩定,具高度的化學選擇性,不僅可放大至克級的反應合成,以及應用於流動化學系統中,同時也可用於複雜的藥物分子之後期修飾,提供未來藥物開發研究的新方向。

Structural and Spectroscopic Evidence for a Side-on Fe(III)–Superoxo Complex Featuring Discrete O–O Bond Distances

Hung-Ruei Pan, Hsin-Jou Chen, Zong-Han Wu, Pu Ge,

Shengfa Ye, Gene-Hsiang Lee, and Hua-Fen Hsu

JACS Au 2021 1 (9), 1389–1398

國立成功大學 化學系 許鏵芬教授

生物系統中許多金屬蛋白質的金屬中心會與氧分子(O2)鍵結,形成以雙氧為配位基的金屬中間物 (metal-dioxygen intermediate),經由鍵結,電荷可從金屬離子轉移到鍵結的雙氧配位基,而以超氧(O2-)或過氧(O22-)的形式配位;因此,研究以雙氧為配位基的金屬配位化合物,是很重要的研究子題。

在此著作,我們發表一個和氧分子反應加成的鐵錯合物,其結構經由X-ray單晶繞射鑑定,雙氧配位基是以側邊形式與鐵中心鍵結,但不同形式的晶體,所鑑定出的氧-氧鍵長非常顯著不同(分別為1.229(4) Å1.330(4) Å1.387(2) Å),但其光譜並無不同,且都導向其電子結構應為超氧配位基的鐵三價錯合物,以幾何結構參數所計算的電子組態也與此一致。我們進一步利用理論計算的方法,以氧-氧鍵長為變因,算出分子的能量,發現分子的能量改變為很平緩的曲線,我們推測此現象是因側邊形式鍵結的雙氧配位基和鐵離子有著非常強的共價性而導致的。我們也觀察到,第二配位層微弱作用力的些許不同,可能是影響氧-氧鍵長不同的原因,但對於整體的電子結構改變並不大。總之,此研究發現,在決定以雙氧為配位基的金屬錯離子或金屬蛋白質的電子組態時,氧-氧鍵長並不能作為一個可信指標明確地定義雙氧配位基的價態(像是氧分子、超氧、或過氧)

Endogenous Conjugation of Biomimetic Dinitrosyl Iron Complex with Protein Vehicles for Oral Delivery of Nitric Oxide to Brain and Activation of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Cheng-Ru Wu, Yi-Da Huang, Yong-Huei Hong, Ya-Hsin Liu,

Manmath Narwane, Yu-Hsiang Chang, Trinh Kieu Dinh, Hsin-Tzu Hsieh,

Yi-Jen Hseuh, Ping-Ching Wu, Chih-Wen Pao, Ting-Shan Chan,

I-Jui Hsu, Yunching Chen, Hung-Chi Chen, Ting-Yu Chin, Tsai-Te Lu

JACS Au 2021 1 (7), 998–1013

國立清華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魯才德副教授

一氧化氮是一種氣態的訊息傳遞分子,在人體中調節著各式各樣的生理功能,因此,將一氧化氮轉譯發展並應用於新穎生物醫藥及疾病治療方法的開發,是相當引人入勝的。然而,一氧化氮的轉譯應用,除了受限於一氧化氮不穩定的特性以外,精準的遞送正確劑量的一氧化氮至確切的病灶處,是目前有待解決的難題!

本研究團隊致力於透過生物無機工程的策略,仿效生物體中既有的雙亞硝基鐵單元體(Dinitrosyl Iron Unit),開發了可穩定遞送一氧化氮的雙亞硝基鐵錯合物(Dinitrosyl Iron Complex, DNIC)。在此研究工作中,利用DNIC與蛋白質中半胱胺酸的親和力,在以口服的方式給予小鼠DNIC後,發現DNIC可與腸胃道中的黏膜蛋白及血液循環系統中的血清蛋白鍵結,避免與胃酸的作用或被紅血球的攝取,增加了DNIC在腸胃道及血液循環系統中的穩定性,並提升了一氧化氮的口服生物可利用率。除此之外,藉助DNIC所釋放的一氧化氮,打開了腸道及血腦障壁,成功將口服的DNIC遞送至小鼠的大腦中。進一步,DNIC於大腦中緩慢釋放的一氧化氮,可達到抗神經發炎及促進神經新生的功效,並且在輕微認知能力障礙的小鼠疾病模型中,證實DNIC可作用一種口服生物醫藥的治療效果。此研究工作特別感謝同步輻射中心的包志文博士及詹丁山博士、北科大的許益瑞教授、中原大學的金亭佑教授、清華大學的陳韻晶教授、林口長庚的陳宏吉醫師及所有夥伴們的共同努力!!

Manipulating Chemical Processes by Pseudosolid Spatial Limitation

Shin Yi, Jia-Syuan Chen, Chang-Ming Wang, and Wei-Ssu Liao

JACS Au 2021 1 (9), 1435-1444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 廖尉斯副教授

一般而言,科學家多在液相或氣相環境中進行化學反應的操作,因為此種操作方法較為簡便,且能在勻相中進行均勻的化學反應以達到較高的反應效率。然而,此類傳統反應模式均需仰賴對最終產物所進行的純化步驟,藉此以分離未完全反應之起始物,同時也需避免在這些操作過程中所可能流失之所得產物。在這項研究報導中( JACS Au 2021, 1, 1435-1444),我們團隊提供了一種在擬固態環境中操控分子行為之新穎化學反應系統。藉由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分子間之有效碰撞,並促使分子進行具有方向性的遷移,進而達到對化學反應進程的空間控制。這項於擬固態環境中所進行之限制空間化學反應操控,除能達到多成分化學反應之效率提升,亦可在反應完成後透過其伴隨而成的分子移動控制同步達到產物的純化。這項技術中的區域性成分均勻混和、有效分子碰撞的提升,以及反應物質同步純化的特性,成功地以簡便之方式解決了傳統化學操作上所常遇到的瓶頸。我們預期這項技術的成功開發將為精細化學的操作模式提供一條嶄新的道路,也將顛覆傳統大眾所認知的最適宜化學操作環境選擇思維。

2021年,真是一個大起大落的一年,從年初的歌舞昇平到五月的疫情破口,然後迎來久違清零的喜悅,再到現在omicron的新威脅,真希望一切的多災多難可以結束在跨年的煙火中。畢竟主編我即將在2022年要舉辦兩個國際會議,一個在8月(第八屆亞洲配位化學),一個在10月(第八屆亞洲矽化學),請大家記得前來臺大共襄盛舉。化學中心總圖書室執行科技部自然司【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圖書服務計畫-化學領域】已經一年,不知不覺這份電子報也已經發行了10期,雖然電子報的展信率有持續的成長,但仍然需要繼續深耕。未來我們將會繼續擴大電子報的受眾到學生族群,也會將服務推廣串連到各校化學系,近期會進行【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圖書服務計畫-化學領域】的服務滿意度調查,收到我們的問卷時,再請各位花幾分鐘的時間填問卷,您的批評與指教才能使我們不斷改善服務方向和品質。最後,如果遇到想要查看卻又開不了的文獻,千萬不要忘記「化學中心總圖書室」可以提供「零距離、免付費」的館際合作服務!電子期刊、電子書,以及紙本文獻通通有喔!

提出申請,化學中心總圖書室會於正常上班時間4小時內回覆(週一~五,09:00-17:00),請多加利用!!


https://lib.ch.ntu.edu.tw/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