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媽咪花之前,可以
看看花香分子長怎樣
先關起來再說:
選擇性的富勒烯雙取代反應
聞起來不太對勁:
從皮脂分泌物檢測帕金森氏症
主編就愛主族化學:
鍺=鍺版雙鍵複分解反應

Photoinduced NO and HNO Production from Mononuclear {FeNO}6 Complex Bearing a Pendant Thiol

Chuan-Kuei Chiang, Kai-Ti Chu, Chia-Chin Lin, Shi-Rou Xie, Yu-Chiao Liu, Serhiy Demeshko, Gene-Hsiang Lee, Franc Meyer, Ming-Li Tsai, Ming-Hsi Chiang,
and Chien-Ming Lee
J. Am. Chem. Soc., 2020142, 8649-8661

國立臺東大學 應用科學系 李建明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 化學系 蔡明利助理教授

國立中央研究院 化學所 江明錫研究員

一氧化氮(NO)能調控生物體內的許多生理反應,包括: (1) 於血管內皮層組織誘導環單磷酸鳥苷的濃度增加,進而促使血管平滑肌產生舒張作用,以降低血壓; (2) 透過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產生較高濃度一氧化氮,來抵禦外來病菌的入侵等。除了帶奇數電子的一氧化氮在生理反應所扮演的角色,其還原態之次硝酸(HNO/NO)也因其具有心肌藥理反應,使得能釋放次硝酸之前驅分子,並具有潛力作為有效的強心劑,受到廣泛的注意。因此,開發合成策略來製備能有效率且持續性於生理條件下提供次硝酸之前驅分子並設計方法來偵測次硝酸的產生是相當熱門的研究主題之一。另一方面藉由第二層配位環境所構成之分子間或分子內交互作用扮演許多關鍵角色。本篇文章主要是利用Fe(CO)2(NO)2與兩當量TMSPS2H2反應,成功合成錯合物[Fe(NO)(TMSPS2)(TMSPS2H)](1)和甲基化產物[Fe(NO)(TMSPS2)(TMSPS2CH3)](2)。在可見光環境下,錯合物1同時產生NO和HNO。相對地,錯合物2只有NO的產生。同時我們也利用CoII(TPP)與[MnIII(TMSPS3)(DABCO)]金屬錯合物作為NO和HNO的捕抓劑。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報導兩個調控HNO產生的關鍵因素,分別為可見光的刺激及NO與第二層配位環境硫醇基所形成之分子內的交互作用。此結果讓鐵-亞硝基化合物產生HNO相關機制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Double Fence Porphyrins that are Compatible with Cobalt(II/III) Electrolyte for High‐Efficiency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C.-C. Chen, J.-S. Chen, V. S. Nguyen, T.-C. Wei, C.-Y. Yeh, 

Angew. Chem. Int. Ed.202160, 4886.

國立中興大學 化學系 葉鎮宇教授 

在再生能源日益重要的未來,太陽能電池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s)具有輕薄、可撓、多彩、成本低廉等優點,是極具商業應用潛力的新技術之一。然而目前文獻上最佳DSSCs元件之光電轉換效率約在14%左右,相較於已廣泛商業化之矽晶太陽能電池的25%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而染料是DSSCs中的關鍵腳色,負有吸收太陽光產生激發電子產生光電流的重要功能。中興大學化學系葉鎮宇教授研究人工葉綠素-紫質染料多年,在2011年時首次將推電子基雙苯胺直接接到紫質meso-位置,並將長碳練引進紫質染料合成YD2- o-C8染料,降低染料分子間的堆疊以及電解質與二氧化鈦電子的電荷再結合,進而提升DSSCs元件效率至11.9%。此後長碳鏈的引進成為高效能紫質染料的必備條件之一,後續被發表的紫質染料GY50SM315、以及SGT-021進一步將DSSCs元件效率提升至13 ~ 14%。近期葉鎮宇教授團隊首創將長碳鏈的位置由紫質的meso-位置移動到beta-位置合成bJS系列染料,藉此將長碳鏈的數目增加為兩倍形成所謂的”雙柵”結構,成功地進一步減少紫質染料的堆疊與電荷再結合,使得bJS系列染料較其”單柵”結構的相似物mJS系列染料有1.2 ~ 4.5倍的光電轉換效率。其中bJS2染料所製成的元件達到10.42%的效率(相同組裝條件下YD2- o-C8染料之效率為9.83%),顯示紫質染料雙柵結構之分子是設計概念極可能是未來突破DSSCs效率瓶頸的有效策略。

Giant Zeeman Splitting for Monolayer Nanosheets at Room Temperature

Chi Li, Sheng-Chih Hsu, Jun-Xiao Lin, Jou-Yun Chen, Kai-Chun Chuang, Yuan-Pin Chang, Hua-Shu Hsu, Ching-Hsiang Chen, Tien-Sung Lin, and Yi-Hsin Liu

J. Am. Chem. Soc.,2020 142, 20616-2062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化學系 劉沂欣助理教授

單層半導體具原子級(<0.3 nm)的量子侷限效應,材料中的未成對電子呈現出強塞曼和極大零場分裂能,室溫下展現出液氦溫度 (<4.2K) 下的同量級數值。本團隊以溶劑熱法合成低濃度錳(II) (0.5-8.0%)摻雜之硒化鎘二維單層材料,運用同步輻射X光技術證實其晶格收縮及四配位取代。錳(II)的未成對電子藉由吸收能量躍遷改變自旋狀態進而產生磷光,伴隨長發光生命週期 (10-300 μs)有助於腔量子電動力學(CQED) 及單量子點發光體 (SQE) 之研究。受到空間強侷限作用之影響,未成對電子於磁場下(60-600 mT) 的自旋變化能量可由電子順磁共振光譜 (EPR) 的精細結構中獲得,再藉由擬合推算錳(II)之零場分裂能 (D = 3850 MHz)。錳(II) 的四配位取代亦造成鍵結對稱性下降 ( Td →  C3v)及自旋-軌道偶合增強,故在磁圓二色性量測 (MCD) 展示強塞曼分裂能。室溫下巨大的有效朗德因子(geff = 231±21),為稀磁性半導體 (DMS) 應用於自旋電子元件中的重要指標。有鑑於單層間均被有機配子隔離,故每一單層可視為獨立發光的奈米腔體。激子於 sp- d軌域間進行偶合交換作用,不僅改變電子自旋並具有毫秒長的穩定能態。磁性半導體中的長生命週期、自旋偶合和超順磁特性,於未來自旋記憶體 (spin memory)、量子位元 (qubit)、極化子雷射(polariton Laser)及核磁共振影像 (MRI),具研究潛力及應用價值。

在創刊號發送後一週,馬上又進入了下一期電子報的製作,雖然感受到了強大的時間壓力,但是大家的支持與鼓勵給了我們繼續努力前進的動力。這期來介紹一下電子報的工作團隊:臺大化學系邱靜雯副教授是本電子報的主編,負責邀稿及挑選推薦報導文章;臺大總圖翁雅芳小姐負責文字校稿和排版;臺大化學系圖書館高瑋小姐除了館際合作服務外,也負責電子報推廣與發送業務;臺大化學系劉美足小姐則是化學圖書電子報的攝影編輯;而可以讓電子報美美的傳達到各位手中的最大功臣是「家政夫的悄悄話」設計師楊家祥先生。當然沒有貢獻稿件的各位教授們,電子報就會開天窗了。(謎之音:還沒給我稿件的教授們,快點給我檔案啊!)

 

最後的最後,還是要來推廣一下我們新的館際合作服務,希望可以提供國內師生更即時、便利的學術資料,有需求者可點選:

提出申請,化學中心總圖書室會於正常上班時間4小時內回覆(週一~五,09:00-17:00),請多加利用!!


https://lib.ch.ntu.edu.tw/


取消訂閱 | 管理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