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諾貝爾化學獎】

 

給我光與氧:

安全的環丙烷化反應

雷射與氧化鋰的合作:

綠色製氨法

裝上發條的催化反應:

催化振盪

中國化學會特別報導 【從永續化學談起】

 

陳偉望理事長(台灣化學產業協會) 演講

 

永續發展是近年來全球最關注的議題之一,從化學的角度如何促成永續?綠色化學和永續議題的關係?何謂綠色化學?師法大自然是否會成為現代化學的突破口?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產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我們如何去看到與其他產業的連結性?產學如何和各界有更多跨領域的互動?大學也許可以舉辦Chemistry Day?更多內容,歡迎至中國化學會YouTube頻道觀賞。

Reversal of methanation-oriented to RWGS-oriented Ni/SiO2 catalysts by the exsolution of Ni2+ confined in silicalite-1

Chia-Hung Chen, Hong-Kai Chen, Wei-Hsiang Huang, Chi-Liang Chen,

Kittisak Choojun, Tawan Sooknoi, Hong-Kang Tian, and Yu-Chuan Lin

Green Chem., 2023, 25, 7582-7597

國立成功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林裕川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田弘康助理教授

以熱催化法利用氫氣還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與水 (reverse water-gas shift,RWGS)為具有商轉潛力的減碳技術。RWGS為吸熱可逆反應,適合於高溫 (>650 ℃)下操作,但能耐此高溫的觸媒材料不多。降低操作溫度則易促進二氧化碳甲烷化 (methanation),產生甲烷從而降低一氧化碳的產率。設計低溫下具RWGS高活性與一氧化碳產物專一性的觸媒仍具挑戰。本研究發現由Ni@Silicalite-1解構 (exsolution)所衍生的Ni/SiO2觸媒具有RWGS導向活性,二氧化碳轉化率可達到理論最高值,同時只產生一氧化碳 (選擇率達100%;空時產率達9.7 mol gNi1 h1)而不產生甲烷。這種具RWGS導向的Ni@Silicalite-1解構觸媒與商業化甲烷導向的鎳觸媒 (例如Clariant 的METH® 系列與Johnson Matthey 的KATALCO®)的性質大相逕庭。我們認為這是因為Ni@Silicalite-1解構的鎳觸媒具有高度分散的Ni0、Ni δ+ 及Ni–O–Si 結構的鍵結氧原子所致。前者提供裂氫反應的活性點,後兩者則作為二氧化碳的吸附點,具有適中的化學鍵結強度。如此的結構使反應中間物 (*CO)具有較弱的吸附能,更容易從表面脫附,避免其過度氫化形成甲烷。本研究也利用國家同步輻射中心TLS 17C-1光束線之先進光源分析 (陳政龍博士、陳啟亮博士及黃偉翔博士),鑑定出Ni@Silicalite-1解構觸媒的結構,並建立觸媒結構與活性的關聯性。

High Density of N- and O-Glycosylation Shields and Defines the Structural Dynamics of the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Ectodomain of Receptor-type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Alpha

Yu-Chun Chien, Yong-Sheng Wang, Deepa Sridharan, Chu-Wei Kuo,

Chih-Ta Chien, Takayuki Uchihashi, Koichi Kato, Takashi Angata,

Tzu-Ching Meng, Shang-Te Danny Hsu, and Kay-Hooi Khoo

JACS Au 2023, 3, 7, 1864–1875

中央研究院 生物化學研究所 邱繼輝特聘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 生物化學研究所 徐尚德研究員

受體型蛋白酪胺酸磷酸酶α(PTPRA)是一種膜蛋白,其細胞內磷酸酶區域可藉由活化激酶c-Src 調控細胞黏附等重要的訊息傳遞,其細胞外區域則相對較短且無特定結構,目前僅知道此區域高度醣化,但醣化細節及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工作系透過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精準的分析,首次鑑定了PTPRA細胞外區域的特定醣化位點,發現在短短的120多個胺基酸就包含了7個N型及超過30個O型醣化位點,這些鄰近的N型及O型的醣修飾會相互影響,進而限制末端半乳糖基化和唾液酸基化修飾。此外,我們發現未成熟的PTPRA缺乏O型醣修飾且並未表現在細胞膜上,推測可能是因為未成熟的PTPRA無法在高基氏體內順利進行O型醣修飾後傳輸到細胞膜表面;另一方面,無論N型醣修飾與否,PTPRA皆可被送至細胞膜表面,表示與廣泛的O型醣修飾相比,N型醣可能不是關鍵性的醣修飾,且對整體結構影響不大。除此之外,我們將醣化位點分析與小角度X光散射儀及超高速原子力顯微鏡的實驗結果整合,發現高度醣化的PTPRA細胞外區域不斷地在完全展開、部分展開和塌陷的構型之間轉換,表示其是個高度可變動的結構,而所建立得的PTPRA細胞外區域動態結構模型則意指其在細胞膜上可能是以高度醣化的單體為主,為此重要膜蛋白如何藉由細胞外區域的高密度醣化調控其活化功能帶來新的論點。

Combined Gadolinium and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ies for Eradication of Head-and-Neck Tumor Using Gd10B6 Nanoparticles under MRI/CT Image Guidance

Munusamy Shanmugam, Naresh Kuthala, Xiangyi Kong, Chi-Shiun Chiang, 

and Kuo Chu Hwang

JACS Au 2023, 3, 8, 2192−2205

國立清華大學 化學系 黃國柱教授

自2017年迄今,清大與台北榮總合作已治療293位經其他療法治療無效、只能等死的腦癌、頭頸癌、黑色素細胞瘤病患,近100位病患完全康復,另外近100位病患有部分響應,其餘無效,目前所使用之BNCT分子藥物為BPA (boronphenylalanine),缺乏腫瘤主動標靶功能,無法在腫瘤處累積足夠量硼原子,其藥效只是“堪用”,為了解決上述分子型中子捕獲試劑之缺點,黃國柱團隊開發以表面修飾 anti-EGFR抗體之硼化鎵(Gd10B6, 98.5% 10B)奈米顆粒做為鎵-硼中子捕獲聯合療法(combined Gadolinium and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GdBNCT)之奈米藥物,小鼠實驗結果表明:富集10B之anti-EGFR-Gd10B6奈米顆粒不僅可以輸送大劑量的158 μg 10B/g tumor tissue,還可以同時輸送 56.8 μg 157Gd/g 到腫瘤組織,具有非常高的腫瘤血(tumor-to-blood, T/B) 10B比(T/B= 4.18),而且還可在CT/MRI 影像引導下執行GdBNCT療法治療腫瘤,可有效殺死癌症幹細胞及根除復發性頭頸癌細胞。這使得頭頸癌小鼠的平均半生期延長為81天,此一創紀錄的結果,遠超過了以純 GdNCT 療法治療(來自anti-EGFR-Gd2O3治療組, 52 天)、以純BNCT療法治療(來自anti-EGFR-Ce10B6 NPs治療組,60天),以及以最有效分子藥物BPA-F治療組(38天)之半生期,此一中子捕獲試劑奈米藥物之開發可望大幅增進中子捕獲療法對各種癌症之療效及延長病患之存活率及存活期。

Lewis Acid Probe for Basicity of Sulfide Electrolytes Investigated by 11B Solid-State NMR

Shi-Kai Jiang, Sheng-Chiang Yang, Yosef Nikodimos, Shing-Jong Huang, Kuan-Yu Lin,

Yi-Hui Kuo, Bo-Yang Tsai, Jhao-Nan Li, Shawn D. Lin, Jyh-Chiang Jiang,

She-Huang Wu, Wei-Nien Su, and Bing Joe Hwang

JACS Au 2023, 3, 8, 2174–2182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黃炳照講座教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應用科技研究所 蘇威年教授

硫化物全固態鋰電池(Sulfide-based Solid Lithium Batteries, SSLBs)相對於傳統鋰離子電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引起科學家的廣泛關注。然而,硫化物全固態電池中,使用的硫化物電解質對濕度非常敏感,這在材料製備和電池製造過程中,帶來了極大挑戰。截至今日的科學報導,目前沒有任何工具可以來探測硫化物電解質中鹼性位點的種類和強度,然而,硫化物中的鹼性位點強度對於理解硫化物電解質的濕度穩定性至關重要。在這裡,我們提出了一種新的光譜探針技術,透過使用Lewis鹼指示劑BBr3,並搭配11B固體核磁共振光譜(11B-NMR),成功藉由S與B鍵結後,造成的化學位移評估電子遮蔽效應的強弱,來探測不同硫化物電解質上活性硫位點的Lewis鹼性位點強度。通過這種Lewis鹼性探針,成功評估不同硫化物電解質的活性硫位點及其相應的鹼性強度。所探測到的硫化物電解質活性硫位點的強度與使用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的結果一致,並且該結果與硫化物電解質在固定濕氣的空氣中暴露時產生H2S的速率具良好相關性。這項工作為研究硫化物電解質的鹼性和濕度穩定性開闢了一種新的途徑,除了可增進對硫化物電解質與水氣反應性的量化評估,亦可加速未來硫化物電解質之商業化發展。

Engineering Cath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of High-voltage Spinel LiNi0.5Mn1.5O4 via Halide Solid-state Electrolyte Coating

Jheng-Yi Huang, Ching-Yun Cheng, Yan-Ming Lai, Kevin Iputera,

Ren-Jei Chung and Ru-Shi Liu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3, 15, 34, 40648–40655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 劉如熹特聘教授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 鍾仁傑特聘教授

高電壓尖晶石陰極材料鋰鎳錳氧(LiNi0.5Mn1.5O4; LNMO),具高能量密度、低成本與良好之倍率性能,而其電壓平台高達4.7 V,且與有機電解液接觸時將導致氧化副反應,造成電化學性能下降。液體電解液與LNMO直接接觸,於循環過程中易導致錳離子溶解,而液態電解液與水接觸,將形成HF,導致HF攻擊LNMO,使LNMO結構破壞。我們以溶膠-凝膠法配置鋰銦氯(Li3InCl6; LIC)包覆之LNMO陰極材料(LIC@LNMO),以解決LNMO與電解液接觸之問題。藉鹵化物型固態電解質為保護層包覆LNMO,可有效防止LNMO與電解質之直接接觸,同時保持良好之離子導電性。此研究成果可得5 wt% LIC@LNMO之循環性能,於室溫以1 C之速率經230圈循環後,仍表現99%之庫倫效率。且此研究成果藉X光吸收儀(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 XAS)、X射線光電子能譜(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與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鑑定循環前後之結構變化,且揭示詳細之反應機制,證實包覆鹵化物固態電解質為有效改善副反應之方法,若未進行表面改質技術,將導致循環後之LNMO陰極結構破壞與錳離子溶解於電解液。

Prussian blue analog with separated active sites to catalyze water driven enhanced catalytic treatments

Liu-Chun Wang, Pei-Yu Chiou, Ya-Ping Hsu, Chin-Lai Lee, Chih-Hsuan Hung,

Yi-Hsuan Wu, Wen-Jyun Wang, Gia-Ling Hsieh, Ying-Chi Chen, Li-Chan Chang,

Wen-Pin Su, Divinah Manoharan, Min-Chiao Liao, Suresh Thangudu, Wei-Peng Li,

Chia-Hao Su, Hong-Kang Tian and Chen-Sheng Yeh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 Article number: 4709, 2023

國立成功大學 化學系 葉晨聖講座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 醫藥暨應用化學系 李偉鵬助理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田弘康助理教授

長庚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化學科 蘇家豪教授

此特別的鈷鐵普魯士藍類似物奈米材料在葉晨聖老師指導下歷經了5年,最後由王柳鈞博士負責,並在李偉鵬老師(實驗協助),田弘康老師(理論計算)與蘇家豪老師(動物驗證)共同努力下完成此跨領域實驗。此鈷鐵普魯士藍類似物具有直接將水催化進行H2O→O2→H2O2→•OH反應有效運用於化學動力治療(CDT)有效抑制腫瘤成長。CDT是一種癌症治療策略,是利用芬頓或類芬頓反應將雙氧水(H2O2)轉換成氫氧自由基(•OH)以達到治療效果。傳統CDT受限於癌細胞內的H2O2濃度不足(約為100 uM)無法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為克服此缺點,我們開發了鈷鐵普魯士藍類似物進行CDT應用。一開始生成的實心鈷鐵普魯士藍類似物不具有近紅外吸收特性,但隨著質子誘導金屬置換反應進行,使Fe3+-N≡C-Fe2+的組成比例升高而形成具有近紅外光吸收的鈷鐵普魯士藍類似物奈米框架結構。此特殊組成與結構的鈷鐵普魯士藍類似物無論是實心或框架皆可進行CDT。其中又以框架結構可造成大量•OH生成,藉由理論計算證實鈷鐵普魯士藍結構內存在著不同催化活性位點可將H2O氧化成O2、O2還原成H2O2與H2O2催化成•OH。整個反應僅需消耗水即可達成CDT。最後並在脂質體包覆後成功應用在原位肝腫瘤小鼠上,證實此材料無需任何外加能量即可有效的抑制腫瘤生長。

Protein-Labeling Fluorescent Probe for Folate Receptor α

Pin-Wen Fang, Yu-Chun Lin, Syuan-Yun Fan, Avijit Panja, Shun-Qiang Xu,

Szu-Hsien Lee, and Kui-Thong Tan

Anal. Chem. 2023, 95, 30, 11535–11541

國立清華大學 化學系 陳貴通教授

葉酸(Folate)又稱為維生素B9,它們參與了人體內許多重要的代謝反應,尤其對於成長中的胎兒而言,葉酸更是不可或缺。然而人類細胞並無法自行合成葉酸,因此必須透過日常中的飲食來攝取。細胞通常藉由三種不同的膜蛋白從外界攝取葉酸,分別是質子耦合葉酸轉運蛋白(PCFT)、還原型葉酸載體(RFC)和葉酸受體(FRα)。雖然 RFC 和 PCFT 在正常與腫瘤組織中普遍表達,但葉酸受體 (Folate receptor, FRα) 通常只會在癌細胞上檢測到,因此葉酸受體可以作為一種檢測腫瘤組織的生物標記。目前通常使用免疫學方法來對FRα的表現量進行分析,但由於FRα會不斷地合成與降解,免疫學分析法並不適用於研究細胞中FRα的動態活性。在本文中,我們發展了一種快速且專一的FRα蛋白標記螢光探針FR1,以研究內源性FRα蛋白的表達與降解的動態過程。藉由這種FR1標記探針,我們發現 FRα 會同時經歷胞外域釋放(Domain release)和內吞作用(Endocytosis)降解。影像結果顯示了大部分膜FRα蛋白會在2小時後被轉運至溶酶體(lysosomes),我們還發現FRα 可溶性結構域很有可能是透過磷脂酶來分泌到環境中。相信這種蛋白質標記法,在未來極有潛力成為研究 FRα 蛋白動態過程的重要工具。

Synthesis of Bicyclo[2.1.1]hexan-5-ones via a Sequential Simmons–Smith Cyclopropanation and an Acid-Catalyzed Pinacol Rearrangement of α-Hydroxyl Silyl Enol Ethers

Chih-Wei Hsu, Yen-Ting Lu, Chi-Ping Lin, and Woo-Jin Yoo

Adv. Synth. Catal., 2023, 365, 3082-3087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 柳玗珍助理教授

雙環[2,1,1]己烷-5-酮是一具有生物活性及藥物潛力的化合物。然而,合成這類具有非共軛剛性碳氫結構的化合物一直是一個具有挑戰的工作。在本篇研究中,利用連續西蒙斯–史密斯環丙化反應和嚬哪醇重排反應的策略來合成雙環[2,1,1]己烷-5-酮。研究的第一步是將α-羥基矽基烯基醚通過西蒙斯-史密斯反應轉化為雙環[3,1,0]己烷結構的化合物。隨後,在酸性條件下,通過巧妙設計的起始物,實現了矽基的去保護和脫水反應,從而成功地合成了目標雙環[2,1,1]己烷-5-酮,為合成這一類具非共軛剛性碳氫結構的化合物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研究還嘗試將1-取代雙環[2,1,1]己烷-5-酮轉換為1,2-雙取代雙環[2,1,1]己烷,這種結構可用作苯生物電子等排體來取代藥物分子中苯環的結構。總結來說,這項研究為有機合成領域提供了一種新的合成方法,可以製備具有藥物合成潛力的1,2-雙取代雙環[2,1,1]己烷,這一研究成果有望在藥物研發和其他領域中產生廣泛的影響。

Fast Water Transport in UTSA-280 via a Knock-Off Mechanism

Cheng-Hsun Hsu, Hsin-Yu Yu, Ho Jun Lee, Pei-Hao Wu, Shing-Jong Huang,

Jong Suk Lee, Tsyr-Yan Yu, Yi-Pei Li, Dun-Yen Kang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39, e202309874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康敦彥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李奕霈副教授

中央研究院 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 余慈顏副研究員

水和其他小分子經常在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中進行配位。這些配位分子可能會主動參與質量傳遞,與傳輸分子一起擴散,但在MOF領域這種現象尚未被探討。在本研究中,我們探討了UTSA-280中獨特的水傳輸機制,其中外界進入的水分子可以取代配位的水分子進行質量傳遞,我們將此過程稱為knock-off機制。UTSA-280的孔道為一維通道,但knock-off機制使水能夠沿著其他兩軸移動,形成pseudo-3D的質量傳遞。即使孔徑相對較窄, knock-off機制也使UTSA-280薄膜膜中的水通量提高,使其在滲透蒸發應用中具有良好的水/乙醇擴散選擇性。為了驗證這一獨特的水傳輸機制,我們利用D2O的吸附進行了固態核磁共振光譜學(ssNMR)的研究,從ssNMR光譜證據推論出Knock-off機制的存在。我們也利用密度泛函理論的模擬計算了 knock-off傳輸的位能圖,模擬結果顯示, knock-off transport比direct hopping的能量障礙略低,代表knock-off傳輸機制很可能在這個1D孔道的MOF中發生。

Effects of Non-Adiabatic Electromagnetic Vacuum Fluctuations on Internal Conversion

Hung-Sheng Tsai, Chih-En Shen, Sheng-Chieh Hsu, and Liang-Yan Hsu

J. Phys. Chem. Lett. 2023, 14, 25, 5924–5931

中央研究院 原子與分子研究所 許良彥副研究員

內轉換(internal conversion)過程在物理化學中的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內轉換過程以非絕熱耦合(non-adiabatic coupling)作為驅動力,使分子透過非輻射的過程從激發態回到基態,對於控制有機光電元件的發光效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最近的研究顯示,量子電動力學(quantum electrodynamics, QED)所造成之量子真空漲落(quantum vacuum fluctuation)對各類化學過程都有顯著影響,舉凡電子轉移、質子轉移,化學反應的產物比例等等。本研究探討的核心問題是:在特殊介電環境內(例如微空腔(microcavity)內),此量子電動力學效應是否會影響內轉換過程的速率?本研究考慮分子與單個光子模(photonic mode)之間的交互作用來模擬分子待在微空腔內的情形,透過一般性波恩-黃展開(generalized Born-Huang expansion),得到在量子電動力學架構下的非絕熱耦合,並利用費米黃金法則(Fermi's golden rule)推導出量子電動力學內轉換(QED-IC)的速率表示式。研究結果顯示,在單個光子模中,即使是在與光子模弱耦合的情況下,量子電動力學內轉換的速率仍得以增強,甚至達到與原本的內轉換速率相同的數量級,説明了在特殊介電環境下,量子真空漲落確有可能大幅影響內轉換過程!過去普遍認為量子電動力學對非輻射過程的影響微乎其微,而本研究闡明在微空腔內,量子真空漲落對內轉換速率顯著的改變,為量子電動力學影響非輻射過程的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穎的方向。

 

Identification of CO2 as a Reactive Reagent for C−C Bond Formation via Copper-Catalyzed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Wen-Yu Lin, Zong-Xian Chen, Haocheng Xiong, Hsien-Chin Li, Yeu-Shiuan Ho,

Chi-Tien Hsieh, Qi Lu, and Mu-Jeng Cheng

ACS Catal. 2023, 13, 17, 11697–11710

國立成功大學 化學系 鄭沐政副教授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具有實現碳中和的巨大的潛力。藉由催化劑的幫助,二氧化碳能夠還原成高價值的多碳化合物,其過程涉及碳–碳鍵(C–C bond)的生成。以往的碳–碳鍵形成研究主要著重在兩個吸附在表面的一氧化碳(*CO)進行二聚化,或是將*CO與其他*C1中間體耦合。然而,儘管二氧化碳作為反應物且濃度遠高於其他*C1中間體,但在電催化領域,迄今尚未在實驗或理論上探討二氧化碳與*C1中間體耦合的可能性。本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結合定電極電位模型,研究在銅(100)表面上,二氧化碳與*C1中間體結合的能力。令人驚訝地,研究結果顯示,二氧化碳在鹼性環境下可作為更好的碳–碳鍵形成試劑,超越了*CO的反應活性。這些理論數據已與北京清華大學的陸奇教授的實驗結果相結合,為二氧化碳在催化反應中的核心角色提供了深入的見解。此外,這也為永續化學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洞察。

國立嘉義大學 應用化學系 和 高雄醫學大學 醫藥暨應用化學系

蘇  明  德  教  授 

 

(文章內容版權為蘇明德教授所有,如需引用請聯繫midesu@mail.ncyu.edu.tw)

在正式介紹「氘」(音唸ㄉㄠ)之前,先來談談〝氫元素家族〞。〝氫元素家族〞共有7個已知的〝同位素〞兄弟,其中有3個兄弟屬於天然的〝同位素〞,分別是老大叫氫(H),老二叫「氘」(2H),老三氚(音唸「川」,3H)。另外4個人工〝同位素〞兄弟分別是4H5H6H7H,都是在實驗室裏人工製造出來的,從來沒有在自然界出現過,因為它們很不穩定,稍縱即逝。

 

老大氫原子含有一個帶正電的質子和一個帶負電的電子。老二「氘」含有一個質子,一個中子和一個電子,因此有時又被稱為「重氫」(deuterium),「氘」的元素符號寫為D或2H。在大自然中,「氘」的含量約為老大氫的7000分之一。老三「氚」則帶有一個質子,兩個中子和一個電子。「氚」的另一個名字叫「超重氫」(tritum),「氚」可是不好惹的,因為具有放射性,故很不穩定。由此可見,在7個兄弟的〝氫元素家族〞裏,只有老大(氫)和老二(「氘」)可以穩定存在於自然界裏。

 

必須指出的是:由於氫的這三種較常見的〝同位素〞(氫、「氘」、氚)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即它們的原子核外都只有一個電子,因此這三種〝同位素〞的化學性質基本上相同。但由於它們的原子質量相差較大,導致它們的單一元素及所連帶生成的化合物在物理性質上有所差異,而這種差異在其它元素的〝同位素〞中是不顯著的。

John Emsley 
Wiley-VCH, 2007  
想像一下,如果認識化學就像輕鬆悠閒逛街一般,沿街的店鋪就是美妝店、藥房、美容沙龍、瘦身診所、家庭清潔公司和藝術畫廊的場景,沒錯!化學就是與我們生活緊緊相依,無所不在。科普作家John Emsley就以這樣有趣的虛構場景,逐一開啟每間店鋪中化學相關知識的探索,用平易近人、活潑有趣但不輕率的方式,讓每個事件都變得吸引人。他也在每章節最後提出讓人思考的議題: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是否存在致癌風險?化妝品中的天然成分比化學工業製造的成分更好嗎?偉大的藝術家是否受到他們使用的顏料的影響?一起來閱讀這本豐富有趣的書,動腦一下。
 

 

先前看到一個轉述網路留言板的新聞,話題主要是因為一個求職不順在賣車的化學系學生而起,令人驚訝的是文中轉述的其他網友留言大多是「半導體製成躺著進、蝕刻部們開化學同學會、除了半導體廠不知道能幹嘛」,這些網友的對話在在顯示了學生們對於化學相關科系的出路依舊感到迷惘,除了繼續走學術之路外,化學知識在產業界究竟能有什麼應用?化學相關的產業究竟有哪些?其實,化學可說是所有應用科學的基礎,除了教職和半導體產業之外,還有許多需要專業化學背景的職業與單位,例如:石化產業、特用化學品、生技製藥、人造纖維、專利事務所、農藥公司、檢驗公司、衛生福利部、消防署、環保署環境檢驗所、刑事鑑定、法務部調查局化學鑑識科、法醫研究所、食品公司、儀器設備商......等等,「化學」不是只能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基礎科學,更是可以入世應用的基礎核心。

 

 「2024 ChemCareer 化學產業徵才博覽會」將於2024年2月25日(週日)在國立臺灣大學蒲葵道登場。今年12月開始,我們將至所有大專院校進行活動宣傳,協助大專院校化學相關科系應屆畢業生(學士、碩士及博士)找到適才適所的出路,加強學界與企業之間媒合。另外,我們也會邀請高中(職)校學生來參加,讓高中(職)學子和家長理解就讀化學系的未來願景,提升化學相關科系的就學率。歡迎有意願辦理學科-就業探索的大專院校及高中(職)學校可直接與主編我聯繫:cwchiu@ntu.edu.tw,讓我們一起發掘培養未來新世代的化學人才。

 

同時也再次向所有讀者介紹,可以透過每月寄送的化學圖書電子報,獲得化學新知和研究新發現。當您無法開啟在〈書訊補給站〉介紹的專書、〈推薦報導〉的新知,〈臺灣研究新發現〉成果發表的期刊,別忘了「化學中心總圖書室」始終支持您的研究工作,可以提供「零距離、免付費」的館際合作服務,線上提出申請,化學領域的電子期刊、電子書,以及紙本文獻通通都有!化學中心總圖書室會於正常上班時間4小時內回覆(週一~五,09:00-17:00),歡迎多加利用。

 
也請各位能花幾分鐘的時間填寫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您的批評與指教才能使我們不斷改善服務方向和品質,再次謝謝大家。

國科會自然處《圖書服務計畫》化學中心總圖書室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