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很重要:

耐熱的可生物降解PHA

廢物也能變黃金:

用廢氣來製藥

輕鬆掃除氟原子:

全氟烷基化合物的加氫脫氟

0.11秒熱度:

脈衝加熱降解塑膠

國際純化學暨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最新動態

【Grants】 PhosAgro / UNESCO / IUPAC 

Partnership in Green Chemistry for Life

PhosAgro/UNESCO/IUPAC綠色化學夥伴關係計畫為39歲或以下的科學家提供研究補助金,每人最高30,000美元,用於與綠色化學12項原則的創新研究。請青年科學家在2023年6月30日前提出申請。

Provisional Recommendations

Provisional RecommendationsIUPAC關於術語、命名法則和符號的建議草案,在最终修訂並發表於期刊《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前,IUPAC廣徵大家的意見對 pnictogen bond下定義,截止日期為2023年6月30日

 

 

中國化學會會誌特別報導

 

能源材料選輯 (Special Collection on Energy Materials)

能源材料 (Energy Materials)包含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超導體及熱電材料等領域,為近年熱門化學研究主題之一。中國化學會會誌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JCCS)集結了數篇近年出版的能源材料相關論文作為選輯,方便讀者們掌握本會誌在能源材料方面的相關文獻,歡迎踴躍閱讀與引用,更期待您的投稿,進一步提升我們的JCCS在世界舞台的角色!

 

*中國化學會會員可免費下載JCCS論文,請洽jccs@gate.sinica.edu.tw*

 

Photo-Patternable Stretchable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Semiconductor Network Using Thiol–Ene Chemistry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Hsin-Chiao Tien, Xin Li, Chang-Jing Liu, Yang Li, Mingqian He, Wen-Ya Lee

Adv. Funct. Mater. 2023, 33, 15, 2211108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 李文亞副教授

半導體領域裡面有一種很特別的材料叫做軟性半導體,與矽半導體跟第三代半導體不同,軟性半導體追求的是可以承受各種形變,扭曲,彎曲甚至拉伸的電子元件,經常看到的摺疊手機或可彎曲螢幕就是最典型的應用,甚至可以製作成電子皮膚或是軟性穿戴元件,然而這類材料在製程上有著眾多限制,最主要的限制就是抗溶劑性不足,容易被有機溶劑腐蝕,導致製程穩定性比較差,即便這類半導體可以應用在可撓曲式電子產品,但在大規模生產上還是會面對許多困難,也難以運用傳統黃光濕式製程來限縮元件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我們團隊與美國康寧(Corning)研發團隊共同合作開發可量產的彈性高分子電晶體,首先將帶有雙鍵的彈性橡膠與共軛高分子混合,利用彈性橡膠來提升整體的可拉伸性,再導入硫醇烯自由基反應(Thiol-ene radical reaction),這是一個具有選擇性的反應,帶有自由基的硫醇喜歡跟帶有非共軛雙鍵的彈性橡膠反應,而不喜歡與高分子半導體的共軛雙鍵反應,因為共軛雙鍵在能量上是相對穩定的存在,如此一來這樣才能在光固化彈性橡膠時,將共軛高分子包埋在彈性橡膠交聯網絡中保護起來,不讓溶劑破壞到高分子半導體特性,同時高分子半導體的共軛結構也不會受到硫醇烯自由基反應而破壞,如此設計的材料具備彈性以及優異的半導體特性,同時又可以如負型光阻那樣製備光圖案化結構,最後我們將高分子半導體縮小到10微米的尺寸,表示可利用黃光微影蝕刻開發出高密度可拉伸彈性元件矩陣,未來可應用於軟性電子元件量產。

Guiding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orphology via Monolayer Artificial Defect-Induced Preferential Facet Selection

Pubali Kar, Chang-Ming Wang, Chia-Li Liao, Ta-Sheng Chang, and Wei-Ssu Liao

JACS Au 2023, 3, 4, 1118–1130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 廖尉斯副教授

金屬有機骨架的製作是近幾年一項相當熱門的課題,而其形貌結構與晶型往往能決定這類材料所展現出之獨特物理及化學性質。一般為控制這類結構的生長過程,在合成上多會採用添加特殊化學輔助分子的方式,但這類分子的存在有可能會導致所產出結構之特性改變,進而影響此類材料的終端應用價值。然而,使用不添加化學輔助分子的合成方法卻是非常罕見且具有挑戰性的。我們團隊在這項研究報導中( JACS Au 2023, 3, 1118-1130)首次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表面控制引導技術,成功達到金屬有機骨架結構的晶型誘導成長。這項技術採用表面單分子層之選擇性拔除方法來製作人造單分子層缺陷,以分散於表面上之分子末端官能基作為晶種成核點,並利用人造單分子層缺陷中所暴露出之分子骨幹鏈提供分子間作用力來引導金屬有機骨架晶面的選擇性成長。使用這項技術所成長出之不同晶型金屬有機骨架上的微小孔隙結構更可作為金屬奈米團簇的生長模板,以不須額外添加保護基的成長方式原位還原金屬離子來鑲嵌上擁有特定排列的金屬粒子陣列,而這種獨特的結構更展現出從未被發現過的光學特性。我們預期這項技術的成功將為金屬有機骨架成長控制提供一種新的思維,而其特殊之光學性質也將開拓出更多未知的結構特性探究與應用價值。

s-Indacene Revisited: Modular Synthesis and Modulation of Structures and Molecular Orbitals of Hexaaryl Derivatives

 

Shun-Jie Jhang, Jayabalan Pandidurai, Ching-Piao Chu, Hirokazu Miyoshi,

Yuta Takahara, Masahito Miki, Hikaru Sotome, Hiroshi Miyasaka, Shreyam Chatterjee, Rumi Ozawa, Yutaka Ie, Ichiro Hisaki, Chia-Lin Tsai, Yen-Ju Cheng, and Yoshito Tobe

J. Am. Chem. Soc. 2023, 145, 8, 4716–4729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應用化學系 鄭彥如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應用化學系 戶部義人講座教授

s-Indacene是一種具有12個π電子的反芳香烴結構,由於過去缺乏有效的合成方法來製備此類穩定的衍生物,導致此結構的研究在文獻上寥寥無幾。在此研究中,我們開發了一種新穎的合成方法,可以製備一系列在 s-indacene的六個特定位置上引入推拉電子取代基的衍生物,得到包含 C2hD2hC2v對稱性的取代模式,並研究取代基對分子結構、前沿分子軌域和磁誘導環電流趨勢的影響。理論計算和X-ray結構分析都表明, C2h取代模式的衍生物存在不同的共振結構,其鍵長交替特性取決於取代基的電子效應。藉由引入推電子基團,理論計算中的HOMO和HOMO-1序列反轉,在實驗上可被可見光和近紅外區域的吸收光譜所證明。 s-Indacene衍生物的NICS值和1H-NMR的化學位移展現其弱反芳香性的特徵,且HOMO和HOMO-1能階的調控解釋了不同的趨向性。在六個二甲苯基衍生物中,因其S1和S2之間能量差距較大,可偵測到S2激發態的微弱螢光。使用六個二甲苯基衍生物所製備的有機場效應晶體(OFETs)也表現出優異的電洞遷移率,此結果為 s-indacene反芳香衍生物的光電應用帶來新的契機。

Enhancing Selective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by In Situ Constructing Tensile-Strained Cu Catalysts

Zhiming Wei, Jie Ding, Xinxuan Duan, Guan-Lin Chen, Feng-Yi Wu, Li Zhang,

Xiaoju Yang, Qiao Zhang, Qinye He, Zhaoyang Chen, Jian Huang, Sung-Fu Hung,

Xuan Yang, and Yueming Zhai

ACS Catal. 2023, 13, 7, 4711–4718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應用化學系 洪崧富助理教授

異原子摻雜銅基催化劑展示了調節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選擇性的可能性。然而,銅基催化劑的結構易變性使其難以闡述增強活性的來源,這阻礙了催化劑設計的發展。針對這一問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洪崧富教授、武漢大學翟月明教授以及華中科技大學楊旋教授合作,研究探討錫摻雜氧化銅(Sn-CuO)催化劑並結合一系列臨場與非臨場技術以及理論計算,發現Sn-CuO在二氧化碳還原反應中的催化劑結構動態重組過程以及此催化系統活性增強之關鍵要素。Sn-CuO催化劑在催化反應過程中會重構為具拉伸應變的銅錫合金,而此重構後的合金催化劑可優化*CO的吸附方式及對*COOH的自由能,從而有效抑制碳碳耦合過程與甲酸的產生,進而大幅增加一氧化碳產物的選擇性及活性。在流動反應槽中,Sn-CuO催化劑在-0.7 V vs RHE下可展現對於一氧化碳的法拉第效率為95.5%,而最高產一氧化碳電流密度可達到190 mA cm-2,在-0.7 V vs RHE下可維持超過90%以上的法拉第效率,表現良好的催化穩定性。此研究成果豐富了銅基催化劑應用於二氧化碳還原反應領域的材料設計概念並突顯出探究催化劑真實反應結構的重要性。

Alkoxy‐and Alkyl‐Side‐Chain‐Functionalized Terpolymer Acceptors for All‐Polymer Photovoltaics Delivering High Open‐Circuit Voltages and Efficiencies

Yu‐Che Lin, Chung‐Hao Chen, Bing‐Shiun Tsai, Ting‐Fang Hsueh, Cheng‐Si Tsao,

Shaun Tan, Bin Chang, Yu‐Ning Chang, Ting‐Yi Chu, Ching‐En Tsai, Cheng‐Sheng Chen, Yang Yang, Kung‐Hwa Wei

Adv. Funct. Mater. 2023, 2215095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韋光華教授

有機太陽能電池(OPV)是將太陽光能轉化成電能之光電元件,由於有機分子具相對高吸光係數,其一百奈米厚度之吸光量可相當無機材料一微米厚度吸光量,因此OPV元件具有輕薄、可彎曲、低成本及製程環保優點。本研究開發了一系列新穎共聚高分子受體(acceptor),其與PM6高分子與體(donor)形成全高分子異質接面主動層,可同時具高元件效率及熱穩定性。此系列共聚合物(PY-OD-OBO)以不同莫耳數具烷氧基側鏈之二噻吩併噻吩吡咯苯併噻二唑(BTP)單體(OBO),具烷基側鏈之BTP單體(OD),和噻吩單體形成成三元聚合物—OBO及OD分別提升元件開路電壓及光電流。含此共聚合物與PM6元件顯示隨著OBO成份增加,開路電壓呈現線性上升,意味兩高分子相容性佳。在最佳化後,含20莫耳% OBO高分子(PY-0.2OBO)與PM6形成之主動層形態具有最小區塊尺寸,最大相干長度及最大定相程度,導至元件最高光電轉換效率達到16.7%。遠較具含相同比例之三高分子摻合物—PM6,PY-OD及PY-OBO—OPV元件之8.6%效率,高出甚多,且此雙高分子元件熱穩定性也較含三高分子元件顯著提高。這種通過以不同比例之具同核心但含不同側鏈之單體聚合成之共聚合高分子來調整光電特性及主動層形態作法,可提升元件光電轉換效率和熱穩定性,為全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奠定良好基礎,在再生能源領域發揮重要影響。

Anti-Quenching NIR-II J-Aggregates of Benzo[c]thiophene Fluorophore for Highly Efficient Bioimaging and Phototheranostics

Ka-Wai Lee, Yijian Gao, Wei-Chih Wei, Ji-Hua Tan, Yingpeng Wan, Zhe Feng,

Yuhuang Zhang, Ying Liu, Xiuli Zheng, Chen Cao, Huan Chen, Pengfei Wang,

Shengliang Li, Ken-Tsung Wong, Chun-Sing Lee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2211632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 汪根欉教授

近年來,近紅外光螢光成像 (NIR Fluorescence Imaging) 因為具有非侵入性與優異的成像清晰度,在生物醫學領域中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技術。透過有機分子的高設計自由度,科學家們可以使分子除了具有成像功能之外,同時具備針對癌症的光熱治療 (photothermal therapy, PTT)、光動力治療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的效果,令有機小分子材料顯現極具生醫應用的潛力。

然而許多近紅外光響應的分子設計策略使分子帶有平坦、剛硬的結構,這些結構卻會使分子有微觀上的聚集現象 (aggregate),往往會導致聚集螢光淬熄(aggregation caused quenching, ACQ) 使這些分子的放光效率大幅降低,不利生醫應用。因此,如何有效調整分子的聚集態結構進而讓材料具有我們預期的性質,成為分子設計上非常重要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來自國立臺灣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與蘇州大學的跨校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嶄新的電子予體-受體骨架螢光分子 (Donor-Acceptor type fluorophore) 並將其命名為BT6。透過適當的分子設計,扭開發光團的D-A構型,有效的促進分子內電荷轉移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ICT)。除使分子放光紅移之外,也將分子形成更有利的J-type聚集。調節D-A型態分子的J-聚集行為使ACQ現象轉變為聚集誘導放光 (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AIE)。研究團隊將BT-6裝載至美國食藥安全署核准的載體F-127,形成奈米粒子後,打入試驗小鼠除在1300奈米的濾鏡下有清晰的血管成像外,腫瘤的抑制效果也非常的優異,此研究成果發表在 Advanced Materials (許筑翔撰)。

Excitation-Wavelength-Dependent Luminescence of Chemically and Physically Mixed Europium and Terbium Phosphonates: Color-Tunable Luminescence, Near-White-Light Emission, and Selective Fe3+ Detection

Zhi-Jia Hu, Meng-Jung Tsai, Yi-Jung Tu and Jing-Yun Wu

Chem.-Eur. J. 2023, e20230008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應用化學系 吳景雲教授

鑭系金屬離子(Ln3+)具有不同顏色的發光譜線、高色純度、以及相近的化學反應性。結合多種鑭系金屬離子之錯合物可因此應用於可調色發光材料、白光材料、防偽標籤、生物顯像等。另一方面,膦酸酯配位錯合物通常具有高熱穩定性以及高化學穩定性,在質子傳導、磁性材料、催化、離子交換、化學感測方面深具發展潛力。本研究以銪(Eu3+)、鋱(Tb3+)離子分別結合膦酸酯配位基(H6tpmm)合成出具高熱穩定性(450 °C)的雙核鑭金屬膦酸酯分子錯合物[Ln2(H3tpmm)2(H2O)6xH2O (Ln = Eu, EuP; Ln = Tb, TbP),並藉由化學方式與物理方式摻混不同化學劑量的銪、鋱離子製得一系列同晶性、同構性的混金屬膦酸酯材料c-Eu xTb2– xP ( x = 1.5, 1, 0.5)和p- yEuP: zTbP ( y: z = 3:1, 1:1, 1:3)。光譜量測證明這些混金屬膦酸酯材料表現激發譜線依賴(excitation wavelength dependent)以及化學劑量依賴(Eu3+:Tb3+ ratio dependent)的可調色發光性質,在適當條件下(c-EuTbP、p-EuP:TbP、p-EuP:3TbP;激發譜線365 nm),更有近白光的發光表現。可調色發光機制由膦酸酯的螢光表現、天線效應敏化銪、鋱離子發光以及鋱銪離子間能量轉移協同運作。另外,TbP的亮綠色發光(激發譜線254 nm)可經淬熄機制用以高選擇性以及高重複性地感測鐵離子(Fe3+),表現低偵測極限。

Enantioselective Radical-Type 1,2-Alkoxy-Phosphinoylation to Styrenes Catalyzed by Chiral Vanadyl Complexes 

Chin-Wei Chuang, Guan-Ru Huang, Dr. Shiang-Fu Hung, Chan-Wei Hsu, Yue-Hua Liu, Chiu-Han Hwang, Chien-Tien Chen

Angewandte Chemie 2023, 62, 16, e202300654 | Hot Paper

國立清華大學 化學系 陳建添教授

本研究團隊近五年來開發出在室溫下在醇溶劑中通過具有氧化還原活性的手性氧釩錯合物催化劑,在烯烴中具有高鏡像選擇性的直接引入三氟甲基和酮基( ACS Catal. 2020, 10, 3676.)、羥基/氨基羥基合成子( ACS Catalysis 2021, 11, 7160; Eurekalert:pub_releases/2021-06/2imc-faa060621.php)。因此可以實現前所未有的四組分偶聯(兩個烯烴分子、三氟甲基自由基和 N-氧鄰苯二甲醯亞胺。 從而衍生抗驚厥和抑制激酶活性的抗腫瘤藥物。奠定氧釩錯合物催化不對稱交叉偶聯應用於烯烴的新方維,並超越銅和鐵催化且有獨特導引自由基機制的利基。 幾種具藥團 2- 和 1- 取代的 3-羥基-1,3-喹唑啉酮成功用作自由基捕獲劑。我們此篇研究通過氧釩錯合物搭配特丁基過氧化氫,冰浴反應條件下,非常溫和的促發生成二苯基亞磷酸酯自由基,首創以多類一級和二級醇直接對各類乙烯基芳烴〔包括烷、芳香、烷氧、鹵、羧、硝、酮、酯、氰和苯並取代基〕進行了鏡像選擇性高達 96% ee的1,2-烷氧基-膦醯化反應。產物的膦醯基在還原後更可作為有機催化的雙牙配體。在這之前的手性銅催化產物的鏡像選擇性則接近零。因此我們首創手性氧釩錯合物上的烷氧基以碳—氧鍵均裂的方式,對芐基自由基中間體進行高度鏡像控制的醚化反應。

Chemo- and Regi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Functionalized Isocoumarin, Flavone, and Isoquinolinedione via a One-pot Reaction of o-Quinol Acetate and Soft Nucleophiles

Yeong-Jiunn Jang, Guan-Yu Chen, Yun-Lian Jhan, Pei-Ting Lo, Wei-Yu Hsu, Ke Wang, Ya-Ting Hsu, Chia-Lin Lee, Yu-Liang Yang, Yang-Chang Wu

Adv. Synth. Catal. 2023, 365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 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吳永昌講座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藥研究發展中心 張永俊助理研究員

“選擇性”一直是合成化學家面臨的許多問題中令人生畏的一部分,它說明了化學過程中的各種區分問題,且可再細分成化學、立體、區域等各式子類型。即便如此,許多化學家依舊投注心力在其相關發展,因為高水平的選擇性可以減少對保護策略的依賴,對原子經濟學非常有益,尤其是在當今資源和能源有限的情況下。自然界中,高反應性和短壽命的鄰苯醌時常作為關鍵中間體,於生物轉化中被廣泛利用以生產許多重要的天然產物。受此啟發,本研究從鄰苯醌乙酸酯出發,通過1,6-共軛加成和內酯化或芳香族親核性取代反應,在無過渡金屬的條件下,從易於製備或市售的 1,3-二羰基化合物,一鍋化地提供間位取代的苯酚、異香豆素、黃酮、或是異喹啉二酮。此反應策略除擁有極佳的產率外、尚能提供優異的化學和區域選擇性。同時,我們還進行了密度泛函理論計算(DFT),以對反應機構做更深入的理解,並驗證關於選擇性的解釋。此外,文內根據支架跳躍概念所合成的黃酮產物,我們亦有評估其COX-2抑制效力,最終數種產物因與Celecoxib有相似的抗發炎活性,脫穎而出可作為後續進一步研究的先導藥物。綜合以上優點與潛力,本報導很榮幸地被期刊社編輯群挑選為雜誌的封面故事,期能為抗發炎相關醫藥領域帶來貢獻。

White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Employing Phosphor-Sensitized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to Approach All-Phosphorescent Device Efficiencies

Xuan-Jun Chen, Yu-Ting Huang, Dian Luo, Prof. Dr. Chih-Hao Chang,

Prof. Dr. Chin-Wei Lu, and Prof. Dr. Hai-Ching Su 

Chem.-Eur. J. 2023, 29, 25, e202300034

元智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張志豪教授

靜宜大學 應用化學系 陸勤偉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光電學院 蘇海清教授

固態發光電化學電池(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LECs)具有元件結構簡單、啟動電壓低和對電極選擇性低等優點,因此在照明與顯示應用中具有很高的潛力。在本研究中,我們提出了利用磷光染料敏化熱活化型延遲螢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TADF)材料的新型白光LEC,此白光 LECs的發光層由深紅光 (TADF客體)材料以及藍綠光離子性銥金屬錯合物(磷光主體)組成。由於此系統中主體發射和客體吸收光譜之間具有良好的重疊,因此0.075 wt.%的客體摻雜濃度足以產生顯著的能量轉移效率(約40%),如此低的客體濃度也降低了自我淬滅效應,高達84%的光致發光量子產率確保了元件的高效率。此磷光敏化TADF的白光LECs展現出9.6%的高外部量子效率,相當於全磷光白光LECs。最後,再搭配使用含奈米粒子的散射基板以提取基板層間中的光子,可使元件效率進一步提升50%。本研究成功證實了藉由磷光材料敏化TADF的白光LECs之可行性。

Accelerated Sulfur Oxidation by Ozone on Surfaces of Single Optically Trapped Aerosol Particles

Shao-Hong Hsu, Feng-Yu Lin, Genin Gary Huang, and Yuan-Pin Chang

J. Phys. Chem. C 2023, 127, 13, 6248–6261

國立中山大學 化學系 張元賓助理教授

研究氣膠的反應動力學常需要同時探討氣膠物化特性的影響,若能解析它們錯綜複雜的關聯,將有助於系統性地定量氣膠化學對於大氣與環境的影響與衝擊。氣膠反應會發生在氣膠粒子內部與介面上,對於粒子內的凝相反應而言,氣膠的有機成分常會提升氣膠黏度,進而減緩反應物在凝相的擴散速度與延長反應時間;而氣膠的無機鹽成分卻會增加離子強度,並進一步影響凝相反應的反應速率。然而對於介面反應而言,它如何受到氣膠的成分組成與物化特性所影響,仍是目前許多相關研究正在探討的重點。本研究中,我們運用氣膠光鉗技術與氣膠拉曼光譜,研究含Na2S2O3與蔗糖混合物氣膠與臭氧的氧化反應,以探討氣膠介面的表面反應速率是否會受上述的氣膠物化特性所影響。我們的研究成果顯示,藉由降低濕度所提高的氣膠離子強度,可大幅增強在氣液界面  的氧化速率,並高達十倍以上。若氣膠內的蔗糖主導了氣膠黏度與反應時間尺度,本研究證明了利用動力學測量可估計  的擴散速度與對應的氣膠黏度。本研究並藉由比較動力學測量與氣膠動力學模型的模擬,探討表面臭氧的動力學,例如表面臭氧的脫附時間。最後,本研究展示了運用氣膠光鉗探討氣膠物化特性與反應動力學關聯的系統性方法。

Philip Ball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05
常聽到科學家討論實驗的「美」,而化學實驗中的「美」所指的是什麼呢?最美麗的化學實驗又是什麼呢?在不同的情況下,「美」的存在可能指的是概念清晰,或是設計的特點,對化學來說,原子組合成一個全新的分子結構也具有獨特的美,而這些新的分子在自然界中是未知的物質。這本書的十個實驗提供了一個窗口讓化學家可以去思考,他們的工作如何影響其他科學領域和更廣闊的世界。本書旨在激發讀者重新思考科學與藝術的關係與差異,也挑戰了「著名實驗」的常見觀念,內容也適合沒有科學背景的人來閱讀,可以從不同的點切入來理解化學的基本概念。
 

 

6月是為每位畢業生撥穗授位,慶祝學子們學有所成,即將展翅高飛的月份,面對現今國際情勢不斷變動的複雜現實,要祝福我們所有的畢業生,無論去到何處發展,都能鍛鍊出彈性的適應能力,並保持勇氣面對每一個挑戰,創造自己的輝煌前程。而我們國內化學研究領域和產業界也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學界和產業界的未來必須環環相扣,彼此互相了解才能帶動學界和產業界相互提升進步的循環,讓學界吸納人才並推進頂尖人才至產業界適才適所。有鑒於此,主編我所主持的國科會自然處【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推展中心-化學組】計畫,將在明年三月籌辦第一屆化學相關領域的徵才活動,協助學子與企業之間互相媒合,也向下扎根讓高中生看見未來能學有所用,提早進行讓產學雙贏的人才培育計畫。歡迎大家繼續透過化學圖書電子報獲得化學新知和研究新發現,及追蹤我們這項新計畫的後續發展。

 

也再次和大家宣傳,當您找不到所需要的電子期刊或早期紙本文獻時,別忘記「化學中心總圖書室」可以提供「零距離、免付費」的館際合作服務,電子期刊、電子書,以及紙本文獻通通都有!提出申請,化學中心總圖書室會於正常上班時間4小時內回覆(週一~五,09:00-17:00),請多加利用!!

也請各位能花幾分鐘的時間填寫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您的批評與指教才能使我們不斷改善服務方向和品質,再次謝謝大家。

國科會自然處《圖書服務計畫》化學中心總圖書室


取消訂閱